宋韵流芳

"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"

——《声声慢·寻寻觅觅》

李清照

李清照

1084年-约1155年

文人简介

李清照(1084年-约1155年),号易安居士,齐州济南(今山东济南)人。宋代女词人,婉约派代表,有"千古第一才女"之称。

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,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学者,幼时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。二十岁时,她嫁给了金石学家赵明诚,夫妻二人志同道合,共同收藏和研究古籍书画和金石碑帖,生活十分恬适。这一时期,她的词作多写闺中生活,情调婉丽,内容多为描写花鸟风月和日常闺中生活,代表作有《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》、《一剪梅·红藕香残玉簟秋》等。

但靖康之变后,金兵南侵,国破家亡,李清照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。丈夫赵明诚在南渡途中病逝,使她失去了生活的依靠。南渡后,她另嫁张汝舟,但婚姻不幸,很快离异。这一时期,她的词风转为悲凉,多表达国破家亡的悲痛和个人的遭遇,代表作有《声声慢·寻寻觅觅》、《武陵春·春晚》等。

李清照的词语言清丽,感情真挚,尤长于抒写愁情别绪。她的词分为前后两个时期:前期生活安定,以写闺情、咏物为主,词风委婉含蓄;后期则以写身世之感、国事之忧为主,词风悲凉沉郁。她善于通过白描手法表达深沉的情感,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,将感情融入到对景物的描写中,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。

李清照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词人,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词论家。她的《词论》提出了"词别是一家"的观点,强调词有别于诗的艺术特点。她认为词应该"协音律"、"可歌",讲究声律之美;同时应该"凄婉"、有真情实感,而不是空泛的言语。这些观点对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
李清照以其卓越的词作和独特的艺术成就,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被誉为"千古第一才女",她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。

代表作品

声声慢·寻寻觅觅

"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..."

《声声慢·寻寻觅觅》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代表作,抒发了作者国破家亡后的愁苦心情。全词以叠字开篇,一气呵成,集中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悲凉,最后以"怎一个愁字了得"作结,将愁绪推向高潮。

阅读全文

武陵春·春晚

"风住尘香花已尽,日晚倦梳头..."

《武陵春·春晚》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,描写了暮春时节的景色,抒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感慨。"闻说双溪春尚好,也拟泛轻舟。只恐双溪舴艋舟,载不动许多愁"的名句,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心中无尽的愁绪。

阅读全文

一剪梅·红藕香残玉簟秋

"红藕香残玉簟秋,轻解罗裳,独上兰舟..."

《一剪梅·红藕香残玉簟秋》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,描写了闺中女子的相思之情。"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"的名句,生动地表达了相思之苦,千古传诵。全词语言精炼,感情真挚,是闺怨词的代表作。

阅读全文

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

"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..."

《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》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,描写了作者在溪亭游玩,忘记归路的情景。"沉醉不知归路,兴尽晚回舟"表现了作者的率真性情;"误入藕花深处,争渡,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"则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。

阅读全文

醉花阴·薄雾浓云愁永昼

"薄雾浓云愁永昼,瑞脑销金兽..."

《醉花阴·薄雾浓云愁永昼》是李清照的作品,描写了秋日愁苦的情景。全词以景物描写起笔,烘托出愁绪;"换我心,为你心,始知相忆深"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;"露痕香,醉轻寒,往事已成空"则表现了对往事的追忆和惆怅。

阅读全文
词论

词论

"词别是一家,自是别才,非关书也..."

《词论》是李清照的词学理论著作,提出了"词别是一家"的观点,强调词有别于诗的艺术特点。李清照认为词应该"协音律"、"可歌",讲究声律之美;同时应该"凄婉"、有真情实感,而不是空泛的言语。这些观点对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