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
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
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
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
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
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
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
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
滚滚长江向东流去,浪花淘尽了多少千古以来的风流人物。故址在西边,人们说是三国时周瑜打赤壁的地方。嶙峋的怪石穿插在高空,惊涛拍打着江岸,卷起一堆堆如雪的浪花。江山像一幅画一样美丽,当年是多么英雄辈出的时代啊!
遥想当年的周瑜,小乔刚嫁给他,正是英姿勃发的时候。他手摇羽扇,头戴纶巾,谈笑之间,敌人的战船就被烧得灰飞烟灭。回想故国的神游经历,多情的周瑜应该会笑我比他早生华发。人生如梦一般短暂,还是端起酒杯向江月共饮一杯吧!
这首词是苏轼于元丰七年(1084年)冬至前后,与友人游赤壁所作。词以赤壁之战为背景,表达了词人对历史人物周瑜的缅怀,以及对人生短暂、江山依旧的感慨。
全词分为上下两阕。上阕着重描写赤壁壮观的自然风光,为下阕抒情作铺垫。"大江东去"一句高度概括了长江的特点,同时暗示历史的变迁;"故垒西边"点明了地点,为读者展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;"乱石穿空"三句则生动描绘了赤壁奇特的自然景观,为下文抒情作铺垫。
下阕则开始追忆周瑜当年指挥的赤壁之战。"遥想公瑾当年"直接引出对历史人物的回忆;"小乔初嫁了"点出周瑜的风流潇洒;"羽扇纶巾"则形象地描绘出周瑜谈笑自若、从容指挥战局的英姿;"故国神游"转而抒发自己的感慨,表现了"今不如昔"的伤感;最后以"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"收束全词,表达了词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悟和豁达的人生态度。
这首词既有对历史的深刻思考,又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,还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,体现了苏轼豪放词风的艺术特色,也展现了其旷达豪迈与哀伤感慨交织的复杂情感。
这首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(1084年)冬天,当时苏轼任湖州(今浙江省湖州市)太守。这一年的冬至前后,他与友人同游赤壁,触景生情,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篇。
需要注意的是,苏轼游览的赤壁并非三国时期周瑜火烧赤壁的真正战场(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),而是位于湖北省黄州(今湖北省黄冈市)附近的一处景点。当地人为了增加名胜的吸引力,附会为三国古战场,苏轼也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怀。
创作这首词时,苏轼已经历过乌台诗案的政治波折,被贬黄州,后虽得到一定平反,但仕途坎坷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他面对壮阔的历史舞台和自然景观,触发了对历史兴衰、人生短暂的感悟,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。
这首词一经问世,就受到广泛赞誉,被视为豪放词的典范之作,对后世词风产生了深远影响,与辛弃疾的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并称为怀古词的双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