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口与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江水,钟山与我之间只隔着几重山岭。春风又使江南的岸边变得青翠,不知何时明月才能照耀着我归还家乡。
《泊船瓜洲》是王安石的名篇,也是千古传诵的绝句之一。这首短小精悍的七言绝句,通过对江南景色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思念,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,意境优美,格调清新。
首句"京口瓜洲一水间"描述了京口(今江苏镇江)与瓜洲(今江苏扬州)之间的地理位置,两地仅隔长江一水,表面上是写景,实则暗含了诗人对家乡近在咫尺却不能立即归去的复杂心情。"钟山只隔数重山"中的钟山即紫金山,是南京的标志性山峰,也是王安石任职时的居住地。这句诗写出了诗人所在的瓜洲与钟山之间的距离不远,只有几重山的阻隔,暗示了家乡的亲切与可及。
第三句"春风又绿江南岸"是这首诗最为著名的一句,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名句。"又绿"二字意味深长,既表明春天已经来临,江南岸边的树木草地被春风吹拂得再次变绿,生机盎然;又暗示时光流转,物是人非,诗人曾经在这里看过春天,如今又是一年春来到。这一句写景,生动地描绘了春日江南的美丽景色,也为下一句思乡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。
末句"明月何时照我还"是全诗的点睛之笔,由景转入情,由描写转为抒情。"明月"既是实景中的月亮,也是古诗中常用的思乡象征;"何时"显示了诗人归心似箭却不能立即归去的焦急心情;"照我还"则表达了诗人期盼在明月照耀下回归故里的愿望。这一句运用疑问的形式,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切动人。
从艺术手法看,这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景情交融。诗人通过对实际景物的描绘,自然引出对故乡的思念,使得全诗既有客观的景物描写,又有主观的情感抒发,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。特别是诗中的"一水间"、"数重山"、"又绿"等词语,既写出了实景,又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,使全诗意境深远,耐人寻味。
此外,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,如"一水间"与"数重山"形成距离上的对比,"春风又绿"与"明月何时"形成时间上的对比,这些对比使诗的内容更加丰富,情感表达更加深刻。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八个字,却意蕴深厚,情感真挚,是王安石诗歌中的代表作。
《泊船瓜洲》创作于北宋时期,是王安石早年的作品。根据诗的内容可以推断,当时王安石正在瓜洲(今江苏扬州)一带停泊船只,望着不远处的京口(今江苏镇江)和更远处的钟山(在今南京),产生了归乡的思绪。
据考证,这首诗可能作于王安石初入仕途时期。当时的王安石年轻有为,怀抱济世之志,但仕途尚未顺遂,常有漂泊之感。他曾多次往来于江南地区,任职于不同的地方,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任职期间,因公务旅行途经瓜洲时所作。
从历史背景看,北宋时期的江南地区经济繁荣,文化昌盛,是当时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。王安石作为一个有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,对这片土地既有深厚的感情,又有改革的愿望。这首诗虽然主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,但也折射出王安石对江南这片土地的情感,以及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此外,瓜洲、京口、钟山这三个地方在地理上的相对位置,也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客观条件。瓜洲位于长江北岸,京口位于长江南岸,两地相望;而钟山位于南京,距离京口不远,从瓜洲望去,确实是"一水间"、"数重山"的景象。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,加上诗人当时的心境,共同促成了这首思乡绝句的诞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