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笑农家酿的腊酒混浊不清,丰收年景农家留客吃饭有的是鸡和猪肉。蜿蜒的山路和弯曲的溪水让人怀疑没有路可走,但当穿过柳暗花明处,眼前又出现了一个村庄。
村里到处是吹箫打鼓的声音,因为春社祭祀的日子快到了,村民们衣着简朴,保存着古代的淳朴风俗。从今以后如果允许我这个闲人乘着月色来访,拄着拐杖随时夜晚敲门拜访。
《游山西村》是陆游描写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的代表作品,全诗语言朴实自然,形象生动,意境优美,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。
首联"莫笑农家腊酒浑,丰年留客足鸡豚",以白描手法描绘了农家的殷实和热情好客。"腊酒浑"表明这是农家自酿的酒,虽然不够清澈,但质朴而醇香。"足鸡豚"则说明丰年之后,农家生活条件较好,能够拿出丰盛的食物款待客人。这两句既写出了农村的物质生活,也表现了农民的热情好客,流露出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。
颔联"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"是全诗的点睛之笔,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。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游览山村时的所见所感:在山重水复之处,本以为没有路可走,但走着走着,柳树密处花朵盛开之间,又出现了一个村庄。这两句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山村的自然风光,还蕴含着一种哲理:在人生道路上,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,只要坚持前行,就会柳暗花明,看到希望。
颈联"箫鼓追随春社近,衣冠简朴古风存",描绘了村中的民俗风情。"春社"是古代农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,一般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。诗人通过描写村民为庆祝春社节而奏起的箫鼓声,以及他们简朴的衣着打扮,表现了农村保存着的古朴民风。这两句既有声音的描写,又有服饰的描绘,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热闹的乡村场景中。
尾联"从今若许闲乘月,拄杖无时夜叩门",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农村生活的向往和留恋。他希望能够经常在月光下,拄着拐杖来到这个村子,随时敲门拜访村民。这两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,也表明了诗人渴望回归自然、回归乡土的心情。
全诗结构严谨,内容丰富,不仅描绘了山村的自然风光,还展示了农村的人文风情,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,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、归隐田园的思想情感。尤其是"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",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,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,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。
《游山西村》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(1167年)初春,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。在此之前,陆游曾任隆兴府(今江西南昌)通判,因在隆兴二年(1164年)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,符离战败后,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。
乾道二年(1166年),陆游以"交结台谏,鼓唱是非,力说张浚用兵"的罪名,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归故里山阴(今浙江绍兴)。这首诗就是在他返回故乡后,游览家乡附近的西村时所作。
当时的陆游,虽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被迫离开官场,但他并没有消沉,而是积极地投入到乡村生活中,热爱自然,亲近民众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政治受挫之后,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,并从农村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。
从历史背景来看,南宋时期,由于金兵占领北方,宋朝统治者实行南迁政策,社会动荡不安。在这种情况下,许多文人墨客向往田园生活,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。陆游的这首诗,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的,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,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文人的心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