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后我深知人世间万事皆空,只是悲伤于未能看到国家统一。当将来王师收复中原之时,祭祀时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这个好消息。
《示儿》是陆游的绝笔之作,短短四句诗,浓缩了诗人一生的爱国情怀和未竟的心愿,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名篇。全诗情感真挚,语言简练,意蕴深远,体现了陆游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。
首句"死去元知万事空",表面上是对人生虚无的感叹,实际上寓含着诗人对即将离世的豁达态度。这一句与陆游生前的诗句"人生自是有情痴,此恨不关风与月"相互呼应,表明诗人虽然清楚生命将尽,但内心还有无法割舍的牵挂。
第二句"但悲不见九州同",转而点明诗人真正的遗憾:未能看到国家统一。"九州"原指中国古代的九个行政区域,这里泛指整个中国。陆游一生以收复中原为己任,八十五岁临终之际,依然心系国家的统一大业,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情怀。
后两句"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",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。"王师"指宋朝的军队,"北定中原"表示收复被金国占领的北方地区。诗人嘱咐儿子在将来王师收复中原的那一天,祭祀时不要忘记告诉已故的父亲这个好消息。这两句诗超越了生死界限,将诗人的爱国情怀推向高潮,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。
从艺术表现上看,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,直抒胸臆,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字字珠玑,感人至深。全诗结构严谨,前两句说明自己的遗憾,后两句表达对未来的期望,形成了完整的思想脉络。尤其是最后两句,不仅是对儿子的嘱托,也是对子孙后代的寄语,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复兴的无限期盼。
《示儿》以其高尚的爱国情怀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简练的艺术表现,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它不仅是陆游个人的诗歌绝唱,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辉典范。
《示儿》作于公元1210年(宋宁宗嘉定三年),是陆游的绝笔之作。当时陆游已经八十五岁高龄,身患重病,感到生命将要结束。作为一个终生致力于抗金复国的爱国诗人,面对即将离世,陆游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看到国家统一。
这首诗写于南宋与金国长期对峙的历史背景下。自靖康之变(1126-1127年)后,宋室南迁,金国占领了中原地区。陆游出生于北宋灭亡之际,亲历了国家沦丧的痛苦。他一生怀抱收复失地的壮志,但南宋统治者奉行妥协投降政策,使他的抗金主张始终未能实现。
此时的陆游已经告老还乡多年,居住在山阴(今浙江绍兴)老家。虽然年事已高,但他对国家的命运依然深切关注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他写下这首诗,既是给儿子的遗嘱,也是他发出的最后一次抗战号召,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和深沉期盼。
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距离靖康之变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,但国家仍未统一,这更加深了诗人的悲愤和遗憾。正是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处境下,陆游创作了这首意义非凡的绝笔诗,将他毕生的爱国情怀浓缩在短短四句之中,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首不朽名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