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韵流芳

生查子·元夕

欧阳修 · 北宋 · 词

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 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 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 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

现代汉语译文

去年元宵节的时候,花市上灯火通明如白昼。明月升上柳树梢头,有人约我黄昏之后相会。

今年元宵节的时候,月亮和灯火还和去年一样。但是去年约我的人却不见了,我悲伤地泪湿了春衫的衣袖。

赏析

《生查子·元夕》是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,这首小令以对比手法,通过描写元宵节景象的相同与人事的变迁,抒发了作者对逝去爱情的追忆和哀伤之情。

上片描写"去年元夜"的欢乐场景:花市灯火通明,月色如洗,相约的人在黄昏后如期而至,一切都充满了美好和浪漫。其中"花市灯如昼"一句描绘了元宵节热闹的景象,"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"两句则营造了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,暗示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。

下片则转向"今年元夜"的凄凉:自然景象依旧美好,月亮和灯火如旧,但人事已非,昔日约会的人已不复见,只剩下作者独自伤心落泪。"月与灯依旧"与"不见去年人"形成鲜明对比,突出了人事变迁的无奈与伤感。最后一句"泪湿春衫袖"直接抒情,将内心的悲伤表达得淋漓尽致。

这首词艺术特色鲜明:首先是对比手法的运用,通过"去年"与"今年"、"依旧"的景与"不见"的人的对比,强化了感情的表达;其次是语言简洁凝练,八句四十个字,却勾勒出完整的故事,表达了深沉的情感;再次是意境优美,既有节日的欢乐气氛,又有离别的伤感情调,情景交融,余韵悠长。

从内容上看,这首词表面上是一首爱情词,描写了因爱人离去而产生的伤感,但也可以理解为友情词,悼念逝去的友人。无论哪种理解,都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。

创作背景

《生查子·元夕》创作于欧阳修早年,大约是在宋仁宗庆历年间(1041-1048年)。关于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,历来有不同的说法。

一种说法认为,这首词是欧阳修追忆与杨姓女子的恋情所作。据传,欧阳修年轻时曾与一位杨姓女子相爱,后来因故分离。一年后的元宵节,当他再次来到曾经相会的地方,发现景物依旧而人已不见,因而触景生情,写下这首词。

另一种说法则认为,这首词是欧阳修怀念亡友所作。元宵节是亲友团聚的日子,当欧阳修看到熟悉的节日景象而想起已故的朋友时,不禁悲从中来,于是创作了这首词。

无论哪种说法,这首词都反映了欧阳修敏感细腻的情感和对人事变迁的深刻体悟。同时,这也是欧阳修早期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,体现了他在词作方面的才华。

值得一提的是,《生查子·元夕》是一首典型的小令,属于婉约派词风的代表作,词牌"生查子"原是唐代教坊曲名,后用作词牌。这首词以其清新自然、情感真挚的特点,成为后世传诵的经典之作。

作者简介

欧阳修 (1007-1072)

欧阳修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六一居士,吉州永丰(今江西永丰县)人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,提倡自然朴实的文风,反对浮华靡丽的六朝骈文和晚唐诗风,对宋代乃至后世的文学发展影响深远。他的散文平易畅达,代表作有《醉翁亭记》、《秋声赋》等;诗歌清新明快;词作温婉含蓄,如《生查子·元夕》、《蝶恋花·庭院深深深几许》等。他还大力提携后进,如苏轼、苏辙等都受到他的赏识和推荐。

返回欧阳修作品集